市委五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堅持一個堅定不移、把握三個關鍵階段、推進五大重點突破,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作出吉安更大貢獻。遂川縣深入學習會議精神,對標市委要求,加快“三區”建設,著力實施“五大工程”,推進“四個遂川”建設,奮力開創全面建設現代化遂川新局面。
實施產業振興工程,全力以赴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工業上出硬招。發揮硅礦資源優勢,聚焦發展“1+3”主導產業,打造全國知名的硅產業集群基地和全省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集群。全力踐行“三分之一”工作法,組建18支招商隊赴長三角、大灣區等地招商,已舉辦重大招商活動15場,簽約項目65個,總投資310.4億元。在農業上闖新路。今年,狗牯腦茶品牌價值已達44.16億元,榮登2023年國家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百強榜,遂川獲評全國茶業百強縣第25位。遂川縣堅持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建設湯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著力建設狗牯腦茶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帶動板鴨、金橘等傳統富民產業轉型發展。在文旅上求突破。立足得天獨厚的梯田、溫泉、茶山等資源稟賦,高起點規劃建設湯湖桃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全國文化旅游新“引爆點”。高質量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遂川段)建設,精心推進各景區提升工程,加快旅游公路建設,繼續完善配套設施,讓人氣旺起來、旅游火起來。
實施城鄉提質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建設區域中心縣城。深入實施城區人口倍增計劃,通過發展壯大現代產業、優化教育醫療資源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等,吸引鄉村人口向縣城轉移,外出人口回家鄉興業,周邊人口向遂川集聚。打造各具特色小城鎮。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引導鄉鎮根據自身優勢,重點發展集中度高、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強鎮、商貿強鎮、旅游強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補齊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鄉供水一體化建管水平,堅持與鄉村產業、鄉村旅游相融合,重點打造久營線、雩新線、堆子前高速出口至縣城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
實施改革開放工程,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推進改革攻堅行動。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黨工委領導下的“管委會+發投公司”市場化運行能力。深化教育系統改革,深入開展優化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試點,推進城區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實行黨組織領導的總校長負責制。推進開放提質行動。積極融入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平臺,加快“南融”步伐,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構建更高質量的開放新格局。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拓寬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引進渠道,努力讓更多人才為遂川所用。推進環境贏商行動。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深化落實企業安靜期、超時默許制、首違輕微不罰等改革舉措,為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環境。已召開22期親清連心政企懇談會,推動解決191個問題。建立全生命周期動態跟蹤、保姆式服務機制,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實施綠色發展工程,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嚴抓生態保護。加快城區污水收集系統及雨污改造工程建設。壓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責任,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用途管制制度,有序推進土地開發,推動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做實生態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加快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積極發展生態游、康養游、研學游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動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力促生態“轉化”。挖掘碳匯潛力,加快推進林業碳匯開發、林業碳匯計量監測等省級林業碳匯試點項目建設。積極融入全省生態產品信息共享與總值核算平臺建設,打通“兩山”轉化通道。
實施共建共富工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以列入“全國共同富裕監測點”為抓手,統籌抓好推進共同富裕“提高居民收入、促進產業發展”等六大重點任務,著力探索共同富裕“遂川經驗”。積極推進全民共富。持續深化“遇困即扶”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先富帶后富、產業助農富。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不斷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廣大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同步實現共同富裕。全力辦好民生實事。抓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發揮“零工驛站”作用,暢通群眾就業增收渠道。深化“1+1+9”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拓展社會化養老服務,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夯實基層治理基礎。系統集成、一體推進以紅色基因傳承、移風易俗、兒童關愛保護、農村養老服務、新鄉賢等為主要內容的1+5+X“幸福網格里”改革,提高基層治理效能。
文/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 吳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