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醫保局與東莞吉安商會舉行“東莞吉安醫保之家”掛牌儀式。“東莞吉安醫保之家”在東莞吉安商會設立醫保聯系點,向東莞吉安籍老鄉提供優質、便利、暖心的醫保服務,打通服務離鄉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7月中旬,2023井岡山(東莞)旅游推介會在廣東省東莞市舉行,現場集中簽約了5個文旅招商項目,涉及文創業態開發、精品酒店建設、紅色教育培訓等,將進一步豐富井岡山旅游業態,助力井岡山文旅高質量發展。
6月27日,2023年江西(東莞)招商引資推介會在東莞市舉行。會上,我市簽約項目2個,投資總額7060萬美元,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
像這樣的成功案例只是東莞、吉安兩地開展多方位合作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市積極主動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實際行動。
東莞與吉安,雖相隔千里、跨越山海,卻心手相牽。
自國家發改委出臺《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以來,東莞與吉安結下“山海情緣”。我市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搶抓機遇,從上至下,全方面多領域與東莞開展對口合作工作,兩市以產業、勞務、消費協作等為重點支撐,用好用活資金、資源,全力發展產業、吸納就業,全面推動東西部協作事項落地落實。
——強化頂層設計,科學確立對口合作總體布局。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調度部署,全市上下共開展互訪對接交流100余次,推動雙方簽訂對口合作協議,爭取兩省政府出臺《東莞市與吉安市對口合作工作實施方案(2023—2027年)》;為明確重點工作任務和部門工作職責,制定印發了《吉安市與東莞市對口合作2023年工作要點》;為了落實國家層面即將開展對口合作年度考核評估要求,構建常態化工作機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對口合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建立吉安市與東莞市對口合作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構筑了對口合作支撐體系。
——加強工作對接,多層次達成合作共為意識。各市直單位與東莞相關市直單位密切互訪交流,各縣(市、區)多次赴東莞與結對鎮街(園區)實地調研和交流學習,結合自身優勢與不足,學習先進經驗,借鑒好的做法。
市工信局、市文廣新旅局等9個單位簽訂了對口合作協議,我市農業部門與IPCR預制菜產業研究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并授牌;兩市旅游協會、旅行社協會還簽訂了游客互送和旅游包列協議。
在干部人才學習交流方面,兩地建立了互派優秀干部跟崗鍛煉機制,且第一批赴東莞跟崗學習鍛煉的干部已經全部到崗。同時,我市各縣(市、區)和東莞鎮街(園區)基本完成結對前期調研,正緊鑼密鼓組織簽訂結對合作協議,推進一批合作事項。
——切實真抓實干,推進雙方合作工作走實走深。農業產業協作方面,大力推動吉安綠色生態農產品與粵港澳大灣區消費需求有效銜接,全市共創建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8家;建成無疫病生豬養殖小區5家,累計供粵港澳生豬140.77萬頭。去年11月“井岡山”農產品旗艦店在東莞正式開業,上架“井岡山”農產品40余種,打造了兩地資源互聯互通、共促發展的窗口和平臺。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吉安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全市形成礦泉水和溫泉水招商推介項目14個,其中,礦泉水已明確由東莞市水務集團合作開發,并完成吉安實地調研。
在招商引資方面,今年4月,東莞招商簽約產業鏈項目58個、簽約金額463億元,簽約供應鏈項目23個、簽約金額28.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9個;綠色食品產業合作簽約項目51個、總投資18.2億元,產銷對接簽約項目15個、總投資11.5億元。
在人才合作交流方面,4月21日,在東莞成功舉辦了“才聚吉安 智匯廬陵”2023江西吉安·粵港澳大灣區招才引智暨人才政策推介會,邀請90余名在粵港澳大灣區各行各業的精英專家、學界大咖、青年學子參加,共促成35個人才項目簽約。
在文旅教育方面,我市對接東莞市重點旅行商開展了“上井岡 品廬陵 游吉安”粵港澳大灣區萬人游活動,自去年9月至今,該活動已接待粵港澳大灣區來吉團隊游客10批共7063人次。教育發展方面,東莞市教育局確定在我市推廣“莞式慕課”和“莞易學”等6大平臺,為我市中小學生和教師免費開通端口,共享信息化教學資源,并在5月31日組織吉安市職業院校加入東莞市職業教育集團。
“親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寬。”如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斷輸入我市,協作之花已在井岡大地多彩綻放。
文/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徐瑞春、實習生王洪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