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需要我調解糾紛的活兒越來越少了,我感覺自己‘下崗’了。”8月8日,永豐縣坑田鎮羅珠村老黨員張友根高興地對記者說。
老張“下崗”緣何說起?記者來到羅珠村鄉賢館里,一場討論改善豐養之家伙食的鄉賢議事會正在進行。
“天氣炎熱,我們老年人的胃口不太好,建議菜要清淡些。”“要增加營養搭配,還有夏天的蚊蠅多,要注意食品安全。”……會上,大家討論非常熱烈,隨后,伙食問題被記錄在冊,并得到有效解決。
近年來,羅珠村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探索新時代鄉賢參與基層治理的新路子,充分發揮鄉賢引領、示范和協調作用,并推行為民協商機制,主要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建設生活和順、鄉村和美、社會和諧的平安鄉村,并協助制定12條村規民約,實現基層事務村民自治。
村里的變化讓干了20多年調解員的張友根深有感觸。前些年,他的鄉賢調解員工作干得“很有成就感”,“鄉賢調解室”在村里是響當當的“老字號”,化解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為村里和諧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雖然事少了,老張卻由衷感到開心,他說:“我今年84歲了,這些年,通過鄉賢議事會,村民之間的大小事情,都得到了圓滿解決,鄰里和諧了,我心里感到特別高興。”
2019年,羅珠村被列為永豐縣新農村建設精品點,老張帶頭將自家雜物間拆除,還挨家挨戶向村民宣講政策。74歲的李泉芳也是村里的鄉賢,他不僅主動將自家廚房、圍墻拆除,還動員侄媳家將庭院后退4米,為打通村里的“斷頭路”讓出充足的空間。
瀝青路修到各家各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通了自來水、裝了路燈,綠化美化提升了鄉村顏值……通過村民和鄉賢的努力,羅珠村從以前的“臟、亂、差”變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新農村。
文/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吳廣城